坐高铁选靠窗位,图的不就是能扒着窗户看掠过的云、田埂上的野花,或者路过小城时闪过去的老房子吗?可广州的王女士(化名)上周去茂名,却被一张“靠窗票”泼了冷水——她提前三天抢的3车厢1A号,票面明明白白写着“靠窗”,上车坐下才发现,旁边哪儿有窗?是一面冷冰冰的车厢衔接墙。
“我拎着行李箱走过去,特意核对了座位号,1A确实是第一排最里面,结果一坐下来,脸正对着墙,连点光都透不进来。”王女士说,本来想着一路看粤西的稻田和鱼塘,结果只能扭着脖子往前面的窗户凑,中途实在憋得慌,干脆站起来扶着椅背观景,“两个多小时的车程,站得腿都麻了”。
让她委屈的是“被误导的感觉”:“要是买的无座票,我站着也认了;但明明标着‘靠窗’,结果是‘面壁’,像不像你点了份‘番茄鸡蛋面’,端上来只有番茄没有蛋?”她把经历发在社交平台,很快引来了共鸣——有网友说自己也遇到过,“上次坐G123次,5车厢2A座,也是靠墙,想拍日落得钻到隔壁座位旁边”;也有人觉得“短途的话,靠墙座安静,适合睡觉”,但立刻有人反驳:“安静是一回事,能不能提前说清楚?我要的是窗,不是‘安静的墙’啊!”
这件事戳中了很多人的“购票痛点”:到底“靠窗”是“紧挨着窗”,还是“靠近窗户的一侧”?记者联系了12306和12327。12306客服回应:“目前系统只标‘靠窗’或‘过道’,没法查具体有没有窗,您的建议我们会记录上报。”12327工作人员解释:“‘靠窗’是指靠近窗户一侧,不是紧邻窗户,但细化标注的需求会反馈。”
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的吴兴剑律师说,这涉及“消费者知情权”:“铁路部门的标注没说清真实环境,比如1A这种‘靠窗无窗’的席位,可能让乘客做不符合预期的选择。”他建议把标注拆细,比如“窗户旁靠窗座”“两窗间靠墙座”,让大家能选到想要的。
其实王女士的诉求很简单:“不用改名字,只要标清楚‘有窗’还是‘无窗’就行。”一张车票藏着旅行的期待——有人想拍朋友圈,有人想陪孩子看火车钻山洞,有人只是想打发车程,这些期待不该被“模糊标注”浇灭。就像她所说:“我不是要投诉谁,就是希望以后买‘靠窗票’时,真的能摸到窗户的玻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