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日的西安奥体中心跳水馆里,当全红婵踩着轻盈的步子走到10米跳台边时,看台上突然掀起一阵“人浪”——有人举着“小全加油”的灯牌,有人攥着手机对准她的背影,连场边的摄影记者都忍不住往前凑了两步。这是这位17岁跳水天才伤愈后的第一场正式比赛,所有人都在等那句“水花消失术”的“重启键”。
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项目最受关注的焦点战,女子团体赛从上午9点就开始了胶着对抗:上海队的年轻选手在3米板项目上咬得很紧,广东队的优势一度缩小到15分以内。直到下午3点,全红婵的登场彻底打破了平衡——她的第一跳是201B(向后翻腾半周屈体),身体像被线拉着的木偶,入水时只溅起两朵细碎的“小水花”,裁判席立刻打出88分的高分;第二跳407C(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)更是直接“炸场”:当她从空中落下时,水面像被熨斗烫过一样平整,解说员提高声调喊了一句“看!这才是全红婵的招牌!”,最终这一跳拿到96分,把广东队的领先优势拉到了50分以上。
“婵姐站在跳台上,我们就觉得‘稳了’。”广东队的16岁小将林晓雨赛后说,她是第一次和全红婵搭档团体赛,“昨天训练时她还帮我调整入水角度,说‘膝盖再弯一点,水花就小了’——她在,我们就有底气。”看台上的老观众张叔是从西安本地赶来的“跳水迷”,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赛事门票:“我看了三十年跳水,小全的水花是真‘邪乎’,上次她受伤我还跟老伴说‘可惜了’,今天看到她跳,比我孙子考满分还高兴。”
下午5点,当广东队最后一名选手完成3米板动作时,电子屏上的总分定格在3215.5分——比第二名上海队整整多了68分。全红婵抱着队友递来的矿泉水,站在领奖台中央,嘴角翘得高高的:“其实今天有点紧张,毕竟很久没比正式赛了,但跳到第三跳时,我突然想起教练说的‘把跳台当成训练池’,就放松了。”她摸了摸自己的膝盖(那是去年世锦赛前受伤的部位),眼睛弯成月牙:“回来的感觉,真好。”
这场比赛后,“全红婵伤愈首秀”“水花消失术回归”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。有体育评论员写道:“全红婵的复出不是一个人的胜利——她让观众看到了跳水的‘极致美感’,也让广东队的团体实力上了一个台阶。”而在跳水馆外的广场上,一群穿着广东队队服的小球迷举着奖杯模型跑过,其中一个扎马尾的小女孩喊:“我以后也要像婵姐一样,跳没有水花的水!”
风里还飘着西安的桂花香,全红婵抱着奖杯往运动员通道走,背后的大屏幕上回放着她刚才的407C动作——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,只有她入水的瞬间,留下一圈淡淡的涟漪。就像她的复出,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,只有最熟悉的“水花”,告诉所有人:那个把跳水变成“艺术”的女孩,回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