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0日下午,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一间会议室里,匪我思存从院领导手中接过“中文创意写作行业导师”的聘书,台下响起一阵掌声——对很多熟悉她的人来说,这位写出《东宫》《乐游原》的作家,终于把自己的“创作经验”带进了高校课堂。
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北钟祥人,匪我思存的笔名早有渊源:出自《诗经·出其东门》里的“虽则如云,匪我思存”,带着点古典诗词的清寂。这些年她的身份越攒越多: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、湖北省作协副、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长,但最让大众熟悉的,还是“那个写虐文写得让人哭到窒息”的作者。
23部出版作品里,一大半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,可她从没跟着市场风潮走——甜文爆火时她写《东宫》的“忘川水”,古装剧井喷时她转身写现代剧《佳期如梦》。之前接受采访时她就说过:“追着浪潮跑永远赶不上浪潮,你写的东西得是‘你自己相信的’,不然读者看一眼就知道‘假’。”
这次去武大当行业导师,其实是把她的“创作执念”搬到了讲台前。中文创意写作到底要教什么?不是教怎么写“10万+爽文”,而是教怎么“写有魂儿的故事”——就像她常说的:“艺术带来的满足感,比赚多少钱都踏实。创作者得有情怀,不然写出来的东西没根儿。”
从网络作家到高校导师,匪我思存走的每一步都贴着“自我”的标签。她的作品里没有“流量密码”,只有“真实的情绪”;她的课堂上说不定也不会教“套路”,只会教“怎么把自己的日子写成故事”。
对学写作的年轻人来说,能遇到这样一位“没被市场同化”的导师,或许是件幸运的事。毕竟在这个“什么火写什么”的时代,“不追潮”反而成了最稀缺的创作能力——而匪我思存,刚好把这份能力,带进了武大的教室。
说到底,好的创作从来都是“写自己”,不是“写别人喜欢的”。就像《东宫》里的小枫,哪怕过了十年还被人不是因为“虐”,是因为她“活成了自己的样子”。这次匪我思存去武大,说不定能让更多年轻人明白:写故事的人,先得“守住自己”,才能写出“打动别人的东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