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5日下午两点,南京汽水音乐嘉年华的美食区刚飘起烟火气,景德镇来的“鸡排哥”李俊永就把摊位前的队伍排成了“贪吃蛇”——他举着锅铲翻炸鸡排,油星子裹着酱香味往人群里钻,嘴里喊着“家人们再等3分钟,这锅脆得能掉渣”,连旁边卖奶茶的摊主都凑过来问:“你这腌料是加了啥?我闻着都想吃。”
这场“巡炸首秀”的热度,早在前一天就“预演”了。24号下午,鸡排哥发了条视频:“刚到南京,现在去酒店腌鸡排!”评论区里立刻涌来粉丝问“几点出摊”,而二手交易平台上,已经有南京IP的卖家挂出“代排鸡排哥”链接——费用从30元到299元不等,一位卖家跟记者说:“昨天挂上去1小时就接了8单,200元一份,买两份能省50,但今天肯定要涨——我得先买音乐节门票进去,成本在这儿呢。”还有个标价30元的卖家直接回复“单满了”,底下有人留言“早知道昨天就定,现在只能自己排队”。
现场的火热度更“实诚”:从下午两点到六点,4个小时里,鸡排哥的摊位卖出了1000份鸡排,锅铲换了两次,装鸡排的纸袋子用了三大箱。他擦着汗跟记者说:“南京的朋友太热情了,我早上六点就起来腌肉,用的还是景德镇的老配方——糖要炒到焦糖色,花椒要磨成粉,这样炸出来的鸡排才带‘回甜’。”
很多人好奇,“鸡排哥”凭啥从景德镇的小摊子,火到了南京的音乐节?答案藏在他的“热乎气”里:去年在景德镇,他的摊位因为“边炸边唠家常”走红——有人加班晚了,他多送根烤肠;有人带孩子来,他把鸡排切得碎碎的;连外地游客问“景德镇有啥玩的”,他能如数家珍说半小时。这种“把顾客当邻居”的劲儿,让他成了“景德镇文旅推介官”,连市文旅局都给他发了证书。
今年9月,他成立了“景德镇李俊永餐饮管理工作室”,最近又把个体工商户改成了“景德镇涵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”,注册资本从5万元涨到100万元,还加了“文化交流”“拓展活动”的经营范围——从“小摊子”到“公司化”,他的鸡排里,藏着普通人把“小生意”做成“城市符号”的热乎气。
现场有个从杭州赶过来的粉丝说:“我去年去景德镇吃过他的鸡排,这次特意来南京追巡炸——不是图多好吃,是他喊‘家人们’的时候,像我老家楼下卖炸串的叔叔。”而旁边刚排了40分钟的姑娘则说:“200元代排?我觉得不值,自己排队还能闻着香味等,多有仪式感。”
从景德镇的巷口,到南京的音乐节,鸡排哥的鸡排里裹着的,从来不是“网红套路”,是“普通人的认真”——把一份鸡排炸得脆,把一句“家人们”喊得暖,把小生意做成“能让人记住的味道”。而他的“巡炸”,或许就是想把这份暖,端到更多城市的烟火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