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走在写字楼里,总能听见有人抱着电脑叹气:“这秋乏也太狠了,喝三杯咖啡都提不起劲。”可要是你连续两周都觉得“腿像灌了铅”“脑子转不动”,别再拍着胸脯说“扛扛就过去了”——昨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崔主任特意提醒:短期秋乏是“季节病”,持续的乏力说不定是身体在喊“救命”。

搁以前,我做记者跑社区医院时,见过不少“硬扛”的例子:有个阿姨总说“上年纪了没力气”,结果查出来是糖尿病,血糖都高到15了;还有个程序员觉得“加班累的”,直到蹲下去捡文件差点晕过去,才发现是重度贫血。崔主任说,这些“藏在累里的病”其实有迹可循——糖尿病患者越吃越饿还越累,甲减的人穿两件毛衣还觉得冷,贫血的人爬两层楼梯就喘得慌,要是你占了其中一样,可得上心。

更常见的是“自己作出来的累”:凌晨1点还在刷短视频,早餐啃个油条配豆浆对付,下班就窝在沙发里刷剧,连翻个身都嫌麻烦。我同事小王就是上周开会时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,查完体才知道,他的肌肉量比同龄人少了10%——“久坐不动”把他的身体拖成了“低功耗模式”,越不动越累,越累越不想动。

还有些“累”藏在情绪里。我做编导时接触过一个姑娘,总说“没力气上班”,后来才知道她被职场PUA了半年,焦虑得整夜睡不着,自主神经乱了套,连拿杯子都觉得手酸。崔主任说,长期焦虑抑郁会“耗光”身体的神经递质,这种“累”不是睡一觉能解决的,得先把“心里的结”解开。

其实缓解“累”的方法没那么复杂:晚上11点前放下手机,保证7小时睡眠;早餐吃个鸡蛋加全麦面包,中午多吃点青菜,别总点外卖;晚饭后绕着小区走两圈,周末约朋友爬个歌乐山——这些“小事”比吃补药管用。可要是你调整了两周还没好,或者突然瘦了10斤、发烧不退、胸口闷得慌,别犹豫,赶紧去查血常规、血糖、甲状腺功能——我见过太多“硬扛”把小病拖成大病的例子,健康这回事,“早一步”比“熬一熬”强太多。

秋乏是季节的温柔提醒,可“持续的累”是身体的严肃警告。别等扛到“扛不动”才想起看医生——你对身体的每一次“重视”,都是给未来的自己留的“健康储蓄”。